球化剂是为获得球状石墨铸铁而加入铁液内的某些金属或合金。中国普遍使用的是硅铁稀土镁球化剂。
目 的 为获得球状石墨铸铁 主要成分 镁、稀土、硅、钙、钡、铁等
类 型 镁硅系合金、稀土镁硅系合金等 应 用 铸铁铸造领域 应用学科 冶金工业
使铸铁中的石墨结晶成球状的添加剂,谓之“球化剂”。“球化剂”的主要成分是球化元素,如Mg、Ce、Ca等。球墨铸铁中的球状石墨就是铸铁铁液经球化处理后而成,使其强度大大高于灰铸铁,韧性优于可锻铸铁,同时还能保持灰铸铁的一系列优点。但球墨铸铁熔铸时所使用的“球化剂”能增加焊缝产生“白口”和淬硬组织的倾向,使焊缝及热影响区(尤其是熔合区)诱发裂纹。故球墨铸铁的焊接性要比灰铸铁更差。
我国普遍使用的球化剂是硅铁稀土镁合金,国外大都采用镁系球化剂(纯镁和镁合金),少数国家则采用钙系球化剂。
球化剂的发展对促进球铁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。铈是很早被确认的球化剂,当时铈的来源稀少,对铁水成分要求苛刻,使铈球铁无法用于工业生产。镁球化剂才使球铁获得工业规模的生产应用,由纯镁到镁镍、镁铜、镁硅铁合金球化剂的发展,促进了球铁生产的扩大。稀土镁硅铁球化剂的发展使我国球铁生产基本上立足于国内资源,建立了我国的稀土镁球铁系列,扩大了生铁的使用范围,提高了球铁铸件性能和质量,使球铁生产更加蓬勃发展。钇重稀土的应用为发展新型复合球化剂创造了条件。各种球化元素的综合利用,将为球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创造良好条件。
对球化剂的基本要求是。
(1)球化能力强;
(2)资源丰富、价格低廉、易于熔制;
(3)对各种成分(如共晶度、含硫量、含反球化元素及合金元素)和温度的铁水适应能力强;
(4)球化反应动力学条件好,反应又比较平稳,反应产物易于排除,用量少,降温少,球化处理工艺性好。
类型
包括镁硅系合金、稀土镁硅系合金、钙系合金(日本用的较多),镍镁系合金、纯镁合金、稀土合金。其中最为广泛的是稀土镁硅铁合金,钙镁球化剂主要是日本生产和应用,如日本信越(SHIN--ETSU)生产的钙系合金NC5、NCl0、NCl5、NC20、NC25中镁含量从4%~28%(质量分数)变动,但钙含量变化较小,其变化范围为20%~31%(质量分数);此类合金白口倾向小,但要求处理温度高,处理后渣量大。镍镁合金在美洲、欧洲均有应用,这些合金的优点是相对密度大,反应平稳,镍可起合金化作用,价格贵,这种合金在中国较少应用。纯镁合金处理时要用专用的压力加镁包,镁的吸收率高,但处理安全措施极为严格,生产中应用比较少。
稀土是发明球墨铸铁时使用的球化剂,它的发现推进了球墨铸铁应用的进程。价格高,白口倾向大,过量会使石墨变态,现在已不作为球化剂单独使用,仅作为辅助球化元素。
镁粉和铁粉及所设计的硅含量直接加压成型,这种球化剂中含硅很低,通常称为低硅压块状球化剂,因而为后续的孕育提供了大的余地,有利于生产铸态球墨铸铁,但这种合金易漂浮,处理效果波动大,处理时最好跟块状球化剂混合使用。将镁粉、铁粉包覆在薄钢板或钢板中,将其快速送入铁液中达到球化目的。这种球化剂较贵,且设备投资大,但处理时合金吸收率高,因此处理球墨铸铁的总成本几乎没有提高。粉状球化剂使用时将镁粉与抑制剂混合放人包内,并使铁液从合金表面上流过,逐层与合金反映达到球化效果,这种专门工艺称之为MC。
应用
铸铁铸造领域。
含镁量4%、5%、5.5%属于低镁球化剂,RE在1%-2%之间,多用于中频炉熔炼、低硫铁液的球化处理。它具有球化反应和缓、球化元素易于充分吸收的优点。 含镁量6%、7%属中镁系列球化剂,多用于冲天炉、电炉双联熔炼,或中频炉熔炼珠光体型铸态球墨铸铁铸件。根据铸件壁厚和原铁水含硫量,确定合适的球化剂加入量,适用范围广,球化处理工艺宽泛。 高镁系列球化剂,适合冲天炉熔炼、含硫量0.06%-0.09%的铁液,加入量在1.6%-2.0%之间。 低铝球化剂使用于容易产生皮下气孔缺陷的铸件,以及对铁液含铝量有要求的铸件。 纯Ce、纯La生产的球化剂,球化处理后铁液纯净夹杂物少、石墨球圆整。钇基重稀土生产的球化剂适合于大断面铸件,延缓球化衰退、防止块状石墨。含Sb球化剂用于珠光体型球墨铸铁。 低硅球化剂适用于使用大量回炉料的铸造工厂;镍镁球化剂则用于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。
欢迎您来创建,与广大网友分享关于产业链词条的信息。
欢迎进入创建产业链词条引导,为便于您更好的通过审核,请务必确保您已知晓产业链词条的编辑须知!
根据工信部用户实名需要,通过生意宝会员注册的形式验证用户的身份真实性!已有生意宝帐号可直接登录,未有帐号请按流程注册!
在正式创建词条前,首先请你承诺,不在平台发布广告、违法犯罪、虚假、侵犯他人权益内容。并按照已掌握的词条编辑规则编辑词条内容,提交审核!
一般情况下提交审核24小时后可进入产业链个人中心我的词条查看审核结果,如遇审核拒绝,请按要求修改并提交,审核通过后,词条上线,并获相应积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