槟榔提取物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.的成熟种子提取物,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、脂肪酸、鞣质和氨基酸,另外还有多糖、槟榔红色素及皂苷等成分。具有驱虫、抗菌抗病毒、抗过敏、抗抑郁、降血糖及调节血脂等众多功效。
【别名】宾门、白槟榔、榔玉、花槟榔,槟榔片,大白片,大腹子、橄榄子、槟榔仁、鸡心槟榔、枣儿槟榔、国马、槟楠、青仔、仁频、宾门药饯、洗瘴丹。
【植物形态】乔木,高10~20m,胸径10~20cm。叶羽状全裂,全长1.5~2m;裂片狭长,斜线状披针形,长30~60cm,宽4~8cm,顶端斜尾状渐尖或有数个不规则齿裂;主脉3~5条,于叶面凸起,因穗花序长25~30cm,上部着生雄花,下部着生雌花;雄花小,绿白色,多单生,紧贴于花序轴的凹陷处;花萼小,卵状三角形,长不及1mm;花瓣3片,卵状长圆形,长5~6mm;雄蕊6枚,花丝极短或无,退化雌蕊3,丝状;雌花大,长卵形,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分枝的基部;萼片和花瓣各3片,长圆状卵形,长1.2~1.5cm;退化雄蕊6枚,合生;子房长圆形,柱头3裂,核果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4~6cm。有时达8cm,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,成熟后金黄色以至淡红色,外果皮角质,中果皮厚,纤维质;种子圆锥形或略呈扁圆形,基部平坦,中央略凹,胚乳不透明,具红色条纹。花期3~6月,果期翌年3~6月。
【生境与分布】热带地区广泛栽培。分布云南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。
【主要成分】
1.生物碱:槟榔果中含总生物碱0.3%-0.6%,其中主要为槟榔碱(Arecohne),为驱虫有效成分,该成分以生槟榔含量最高。其余为槟榔次碱(Arecaidine)、去甲基槟榔次碱(Guvacine)、去甲基槟榔碱(Guvacoline)、槟榔副碱(Arecolidine)、高槟榔碱(Homoarecoline)及异去甲基槟榔次碱(Isoguvacine)等。槟榔碱0.3%~0.63%,槟榔次碱0.31%~0.66%,去甲基槟榔碱0.03%~0.06%,去甲基槟榔次碱0.19%~0.72%。
2.脂肪酸:槟榔种子中含脂肪约14%,其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是亚油酸32.12%,油酸29.50%,棕榈酸27.70%,表明槟榔的脂肪酸中既含高含量的饱和脂肪酸(棕榈酸),有含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(亚油酸)。其它脂肪酸有壬酸、苯甲酸、正十五烷酸。
3.鞣质:槟榔中的鞣质为缩合鞣质,即黄烷醇衍生物,与槟榔碱结合存在,含量约15%。从槟榔中含有多种缩合鞣质,包括ArecatanninA1、ArecatanninA2、ArecatanninA3、ArecatanninB1、ArecatanninB2和ArecatanninC1等。
4.氨基酸:槟榔中还含有氨基酸,中药志记载槟榔中脯氨酸15%以上、酪氨酸10%以上Chemicalbook。并含苯丙氨酸、精氨酸及少量色氨酸和甲硫氨酸。槟榔含有14种氨基酸,7种必需氨基酸,其中谷氨酸、缬氨酸、亮氨酸、组氨酸及苯丙氨酸含量较高。
5.无机元素:槟榔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、Cu、Mn、Zn和常量矿质元素K、Ca、Mg。
6.其他:槟榔中含有多聚糖、生物碱和酚类物质,此外还有黄酮类、红色素槟榔红及无色花青素(Leucocyanidin)、无色矢车菊素、树脂、挥发油、胚乳含儿茶素(Catechin)、花白素及其聚合物,胆碱及皂苷等。黄酮类成分:异鼠李素、槲皮素、甘草素、(+)-儿茶素、5,7,4'-trihydroxy-3',5'-dimethoxyflavanone;酚类成分:反式白黎芦醇、阿魏酸、香草酸;3个甾体类成分:过氧麦角甾醇、豆甾-4-烯-3-酮、β-谷甾醇以及2个其他成分环阿尔廷醇、de-O-methyllasiodiplodin。
槟榔碱:无色无臭油状液体。沸点209℃,92℃~93℃(7mmHg),105℃(12mmHg)。与水、乙醇及乙醚混溶,溶于氯仿。盐酸盐为针状结晶,熔点158℃,溶于水和乙醇。
槟榔次碱:片状结晶(稀乙醇),熔点232℃(分解)。易溶于水及稀醇,几乎不溶于无水乙醇、氯仿、乙醚及苯。盐酸盐熔点251℃,其针状结晶分解点263℃(速热),易溶于水。
欢迎您来创建,与广大网友分享关于产业链词条的信息。
欢迎进入创建产业链词条引导,为便于您更好的通过审核,请务必确保您已知晓产业链词条的编辑须知!
根据工信部用户实名需要,通过生意宝会员注册的形式验证用户的身份真实性!已有生意宝帐号可直接登录,未有帐号请按流程注册!
在正式创建词条前,首先请你承诺,不在平台发布广告、违法犯罪、虚假、侵犯他人权益内容。并按照已掌握的词条编辑规则编辑词条内容,提交审核!
一般情况下提交审核24小时后可进入产业链个人中心我的词条查看审核结果,如遇审核拒绝,请按要求修改并提交,审核通过后,词条上线,并获相应积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