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干(学名:Belamcanda chinensis (L.)Redouté)为鸢尾科射干属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,斜伸,黄色或黄褐色;须根多数,带黄色。茎直立,茎高1~1.5米,实心。
根状茎药用,味苦、性寒、微毒。能清热解毒、散结消炎、消肿止痛、止咳化痰,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。
形态特征
叶互生,嵌迭状排列,剑形,长20~60厘米,宽2~4厘米,基部鞘状抱茎,顶端渐尖,无中脉。
花序顶生,叉状分枝,每分枝的顶端聚生有数朵花;花梗细,长约1.5厘米;花梗及花序的分枝处均包有膜质的苞片,苞片披针形或卵圆形;花橙红色,散生紫褐色的斑点,直径4~5厘米;花被裂片6,2轮排列,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约2.5厘米,宽约1厘米,顶端钝圆或微凹,基部楔形,内轮较外轮花被裂片略短而狭;雄蕊3,长1.8~2厘米,着生于外花被裂片的基部,花药条形,外向开裂,花丝近圆柱形,基部稍扁而宽;花柱上部稍扁,顶端3裂,裂片边缘略向外卷,有细而短的毛,子房下位,倒卵形,3室,中轴胎座,胚珠多数。
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黄绿色,长2.5~3厘米,直径1.5~2.5厘米,顶端无喙,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,成熟时室背开裂,果瓣外翻,中央有直立的果轴;种子圆球形,黑紫色,有光泽,直径约5毫米,着生在果轴上。花期6~8月,果期7~9月。
生长习性
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,大部分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,但在西南山区,海拔2000~2200米处也可生长。喜温暖和阳光,耐干旱和寒冷,对土壤要求不严,山坡旱地均能栽培,以肥沃疏松。地势较高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。中性壤土或微碱性适宜,忌低洼地和盐碱地。
产地分布
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、亚热带及温带地区,分布中心在非洲南部及美洲热带。产中国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也产于朝鲜、日本、印度、越南、苏联。
主要价值
药用价值
用于感受风热,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。用于痰涎壅盛,咳嗽气喘等症。咽喉肿痛,喉痹不通,二便不通,诸药不效,腹部积水,皮肤发黑,乳痈初起。
园林价值
花形飘逸,有趣味性,适用于做花径。
射干,中药名。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。其味苦,性寒。有清热解毒,消痰,利咽之功效,常用于热毒痰火邰结,咽喉肿痛,痰涎壅盛,咳嗽气喘。
入药部位: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。
性味:苦,寒。
归经:归肺经。
功效:清热解毒,消痰,利咽。
主治:热毒痰火郁结,咽喉肿痛,痰涎壅盛,咳嗽气喘。
用法用量:3-10g。
使用注意:病无实热,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。
炮制方法
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干燥。本品呈不规则形或长条形的薄片。外表皮黄褐色、棕褐色或黑褐色,皱缩,可见残留的须根和须根痕,有的可见环纹。切面淡黄色或鲜黄色,具散在筋脉小点或筋脉纹,有的可见环纹。气微,味苦、微辛。
生理特性
射干,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壮,横生,鲜黄色,呈不规则结节状,长3-250px,直径1-50px。表面黄褐色、棕褐色或黑褐色,皱缩,有较密的环纹。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,偶有茎基残存;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。质硬,断面黄色,颗粒性。喜温暖干燥气候,耐寒、耐旱。常生于山坡、草原、田野旷地、杂木林缘。
产地: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相关论述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咳逆上气,喉痹咽痛,不得消息,散结气,腹中邪逆,食饮大热。”
2.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咽喉肿痛,咽闭喉风,乳蛾,痄腮红肿,牙根肿烂,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。”
3.《本草纲目》:“降实火,利大肠,治疟母。射干,能降火,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。孙真人《千金方》治喉痹有乌翣膏。张仲景《金匮玉函》方治咳而上气,喉中作水鸡声,有射干麻黄汤。又治疟母鳖甲煎丸,亦用乌扇烧过,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。火降则血散肿消,而痰结自解,症瘕自除矣。”
欢迎您来创建,与广大网友分享关于产业链词条的信息。
欢迎进入创建产业链词条引导,为便于您更好的通过审核,请务必确保您已知晓产业链词条的编辑须知!
根据工信部用户实名需要,通过生意宝会员注册的形式验证用户的身份真实性!已有生意宝帐号可直接登录,未有帐号请按流程注册!
在正式创建词条前,首先请你承诺,不在平台发布广告、违法犯罪、虚假、侵犯他人权益内容。并按照已掌握的词条编辑规则编辑词条内容,提交审核!
一般情况下提交审核24小时后可进入产业链个人中心我的词条查看审核结果,如遇审核拒绝,请按要求修改并提交,审核通过后,词条上线,并获相应积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