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龙袜 百科
自从美国人发明了尼龙丝袜后,袜子基本由化学制品尼龙制作而成,有长袜、裤袜、吊带袜等相继出现。20世纪七八十年代,尼龙袜在中国十分流行。尼龙袜在中国的出现源于中国的纺织业从纯棉时代开始走向多元化。中国人开始能自制尼龙和腈纶。 尼龙袜因易洗易干、结实耐用、伸缩性好、花色多样而吸引了全中国的男女老幼。一时间,拥有几双尼龙袜或是否有漂亮的尼龙袜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焦点。尼龙袜抢手,进袜厂工作的姑娘成了宠儿。 因为尼龙袜透气性差,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,逐渐被丝袜和腈棉混纺的袜子取代。
尼龙袜的历史
尼龙(Nylon,也叫耐纶)是一种人造的多聚物。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尼龙是一种缩合聚合物,其组成单位由酰胺连接,因此它有时也被称为聚酰胺。尼龙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人造的纤维,其原材料是煤、水和空气。从这些原材料中一般合成两种基本化学物质,在大多数情况下六亚甲基二胺和己二酸。它们被混合在一起聚化形成尼龙。
1928年,杜邦公司展示了第一双尼龙袜,同时拜尔公司推出丙纶袜。发明了尼龙后,袜子市场才发生了彻底的变化,第一批尼龙袜子样品于1939年出现在世界博览会上。1940年,高筒尼龙袜在美国创造历史最高销售记录。至此,透明轻薄的尼龙袜配上裙子成为欧美贵妇人的时髦产品。
尼龙袜在中国的流行
建国初期,在尼龙袜子出现以前,棉线袜是中国城镇居民的首选护脚之物。棉袜穿着舒服,柔软又吸汗,但是弹性很差,尤其是袜口常常滑落到脚脖子上,堆成一团,既不美观,也不保暖。那时的印染技术差,棉袜子的色彩不仅单调,而且着色力差,洗一次袜子掉一次颜色。这还不是最主要的,关键是它不结实,夹在脚和鞋之间,整天私下里亲密接触,三磨两蹭,穿不了多久,脚趾和后跟部分就有可能磨破。袜子破了,再买新的就得花钱,虽说是一两元的事,但多数家庭没有这笔开支。买不起新就只能打块补丁将就着,好在那时候的人们穿袜子以保暖实用为主,好看不好看是顾不上了。连国家领袖都穿着补丁袜子,平头百姓更不会以此为耻。
后来尼龙袜子的问世,三拳两脚便在市场上打垮了价廉质次、形象欠佳的棉线袜。尼龙袜虽然价格较贵,而且还一度紧俏,需要凭“工业券”才能买到,但是它结实耐用,久穿不破,一双尼龙袜子的使用寿命要超过棉线袜子好几倍。两相比较,穿尼龙袜子显然更合适、更划算。尼龙袜弹性强,结实耐磨,质地柔软,保暖性好,而且图案漂亮,色彩鲜艳,容易干,当时备受人们的欢迎,城市居民几乎人人都穿上了这种袜子。它以绝对的优势,独领风骚,一统足下。
随着尼龙袜受众的扩大,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它的缺点也很明显,最主要的是不吸汗,尤其是汗脚的人穿双尼龙袜子,再捂上一双解放鞋,那脚底下便成了滋生“腐败”的温床。晚上脱了鞋,一股臭气,顶风能臭出十米之外。后来随着供应形势的好转,尼龙袜的产量扩大,不再紧俏了,它也渐渐失去了人们的专宠。
20世纪80年代初,全国日用消费品第一次大幅度涨价,弹力尼龙袜等几种商品却在降价之列。有这几种商品垫底,当时的宣传口径将涨价说成了调价。虽然粮油糖棉等绝大部分商品涨价,但是也有少部分商品降价,有涨有落,自然成了调价。不管它是不是自欺欺人的文字游戏,但至少说明,尼龙袜进入了生产过剩的滞销期,从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不在流行。
尼龙袜粘补法
剪一小块旧尼龙袜放在小玻璃瓶内,加入数滴液态石炭酸,使尼龙袜块溶化为粘补液备用。当尼龙袜出现破洞时,将硬纸垫在袜底下,粘补液薄薄地涂在破洞周围,但不能涂得过多,否则会使粘补处结成硬块,剪一块略大于破洞的颜色、花纹近似的旧尼龙袜贴上,用手揿平,等干后,即可穿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