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意宝 - 基于行业网联盟的B2B社交电商平台

洋地黄 产业链

洋地黄 百科

洋地黄:别名毛地黄、毒药草、紫花毛地黄、吊钟花,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全体密被短毛。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边缘具钝齿,有长柄。第2-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,高达1-1.5m,茎生叶长卵形,边缘有细齿,有短柄或近无柄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冠钟形,下垂,偏向一侧,紫红色,内面带深紫色斑点。蒴果圆锥形,种子细小。花期5-6月,果期 6-7月。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。现中国浙江、上海、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。

形态特征

全体密被短毛。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边缘具钝齿,有长柄。第2-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,高达1-1.5m,茎生叶长卵形,边缘有细齿,有短柄或近无柄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冠钟形,下垂,偏向一侧,紫红色,内面带深紫色斑点。蒴果圆锥形,种子细小。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茎直立,少分枝,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。株高60-120cm。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叶粗糙、皱缩、叶基生呈莲座状,叶缘有圆锯齿,叶柄具狭翅,叶形由下至上渐小。顶生总状花序长50-80cm,花冠钟状长约7.5cm,花冠蜡紫红色,内面有浅白斑点。萌果卵形,花期6-8月,果熟期8-10月,种子极小。同属植物约25种。

显微特征

叶横切面

上表皮细胞类圆或略呈方形,下表皮细胞较小,略扁圆形,有气孔与毛茸。维管束外韧型,木质部呈新月形,导管常2-10个排列成行,韧皮部较窄,细胞细小,维管束周围有厚角组织包围。主脉上、下表皮内侧有1-2层厚角细胞。

叶表面观

①上表皮细胞:垂周壁略弯曲,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,有时呈串珠状增厚,气孔为不定式,副卫细胞3-4个。②腺毛:腺头2细胞,腺柄单细胞;另一种腺头为单细胞,柄1-6细胞。③非腺毛:多达14个细胞,中部常有1-2个细胞皱缩,微有疣状突起。

生长环境

耐寒、耐旱、耐痞薄土壤。喜阳且耐荫,适宜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。

分布范围

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。现中国浙江、上海、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。

化学成分

从紫花洋地黄叶中已分离出20余种强心甙,由三种不同的甙元即洋地黄毒甙元(Digitoxigenin)、羟基洋地黄毒甙元(Gitoxigenin)和吉他洛甙元(Gitaloxigenin)与不同的糖缩合而成。

1. 属于一级甙的有四种:

①紫花洋地黄甙A(purpurea glycosid A)=洋地黄毒甙元-3洋地黄毒糖-葡萄糖。

②紫花洋地黄甙B(purpurea glycoside B)=羟基洋地黄毒甙元-3洋地黄毒糖-葡萄糖。

③真地吉他林(Digitalinum verum)=羟基洋地黄毒甙元-洋地黄毒糖-葡萄糖。

④葡萄糖吉他洛甙(Glucogitaloxin)=吉他洛甙元-3洋地黄毒糖-葡萄糖。

2. 其余大多为次级甙,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:

⑴洋地黄毒甙(Digitoxin)=洋地黄毒甙元-3洋地黄毒糖。

⑵洋地黄毒甙元双洋地黄糖甙(Digitoxigenin-bis-digitoxoside)=洋地黄毒甙元-2洋地黄毒糖。

⑶洋地黄毒甙元-洋地黄毒糖甙(Digitoxigenin-mono-digitoxoside)=洋地黄毒甙元-1洋地黄毒糖。

⑷奥多诺甙H(Odoroside H)=洋地黄毒甙元-洋地黄糖。

⑸洋地黄毒甙元-16-去氧葡萄糖甙(Digitoxigenin-16-deoxyglucoside)=洋地黄毒甙元-16-去氧葡萄糖。

⑹羟基洋地黄毒甙(Gitoxin)=羟基洋地黄毒甙元-3洋地黄毒糖。

⑺羟基洋地黄毒甙元双洋地黄毒糖甙(Gitoxigenin-bis-digitoxoside)=羟基洋地黄毒甙元-2洋地黄毒糖。

⑻吉托甙(Gitoroside 或Gitoside)=羟基洋地黄毒甙元-1洋地黄毒糖。

⑼洋地黄次甙(Strospeside)=羟基洋地黄毒甙元-洋地黄糖。

⑽吉托林(Gitorin)=羟基洋地黄毒甙元-葡萄糖。

⑾吉他洛甙(Gitaloxin)=吉他洛甙元-3洋地黄毒糖。

⑿吉他洛甙元-洋地黄毒甙(Gitaloxigenin monodigitoxoside lanadoxin)=吉他洛甙元-洋地黄毒糖。

⒀吉他洛甙元双洋地黄毒糖甙(Gitaloxigenin bis-digitoxoside)=吉他洛甙元-2洋地黄毒糖。

⒁吉他洛次甙(Verodoxin)=吉他洛甙元-洋地黄毒糖。

⒂吉他洛葡萄糖次甙(Glucoverodoxin)=吉他洛甙元-洋地黄糖-葡萄糖。

又从其种子中又分离出达30种强心甙,含量为0.5%,主要含洋地黄甙等。叶中另含四种黄酮:芹菜素(Apigenin)、地纳亭(Dinatin)、金谷醇(Chrysoeriol) 和猪笼草亭(Nepetin)。

药用价值

入药部位:叶。

性味:味苦,性温。

归经:归心经。

功效:强心,利尿。

主治:心力衰竭,心脏性水肿。

功能主治

适应症:心力衰竭为主要适应症。对于心腔扩大舒张期明显增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。同时伴有房颤则是应用洋地黄最好指证。

不良反应

1. 洋地黄排泄缓慢,易于蓄积中毒,故用药前应详询服药史,原则上2周内未用过慢效洋地黄者,才能按常规给予,否则应按具体情况调整用量。

2. 强心甙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相差很小,每个病人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,而所列各种洋地黄剂量大都是平均剂量,故需根据病情、制剂、疗效及其它因素来摸索不同病人的最佳剂量。

3.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、房室传导阻滞、主动脉瘤及小儿急性风湿热所引起的心力衰竭,忌用或慎用强心甙。心肌炎及肺心病者对强心甙敏感,应注意用量。

4. 强心甙中毒,一般会有恶心、呕吐、厌食、头痛、眩晕等反应,首先应鉴别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加重,还是强心甙过量所致,因前者需加量,后者则宜停药。

5. 应用强心甙期间,或停用后7日以内,忌用肾上腺素、麻黄碱及其类似药物,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强心甙的毒性。如同时需要使用钙制剂,可将强心甙剂量酌量减少(如减少1/3),钙剂可口服,也可在密切观察下静滴,但不可静注。

6.利血平可增加洋地黄对心脏的毒性反应,引起心律失常,对洋地黄毒甙则使其排泄增加,故二者与利血平合用时须加警惕。

规格:片剂:每片0.1g。

生产厂家:

是否医保用药:医保

是否非处方药:非处方

采制

栽培后第二年花未开放时采叶,以8月份叶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。

宜在晴天中午分批采收植株底层的成熟叶,于20-40℃缓缓晾干为宜,低温贮藏于密闭容器。

储存方式

贮放阴冷处密闭保存,保持干燥、避光,以免变质。

药动力学

吸收

洋地黄毒甙口服吸收率为90-100%,地高辛为50-85%,西地兰为20%,毒毛旋花子甙K仅为3-10%。可见洋地黄毒甙吸收最完全、恒定;西地兰和毒毛旋花子甙K吸收很差,所以它们不能口服给药。地高辛口服吸收率尚可,但个体差异很大,而且不同药厂,甚至同一药厂不同批号片剂由于颗粒大小和溶解度不同,生物可用度也有较大差异,甚至血浓度相差可达4-7倍,故应用时最好选用同一批号的片剂,改换片剂时应观察有无剂量不足或过量的征象。有些强心甙口服吸收后自胆道排入肠中,又由肠道重吸收,形成肝肠循环。洋地黄毒甙有26%,地高辛有6.8%进入肝肠循环。洋地黄毒甙体内蓄积性高,作用持久,与其进入肝肠循环量较大有关。消胆胺是一种不吸收的树脂,在肠中与强心甙形成络合物,不被吸收,中断肝肠循环,可降低强心甙的血浓度,缩短半衰期,有助于强心甙中毒的治疗。

与血浆蛋白结合

洋地黄毒甙与血浆蛋白结合高达97%,地高辛约25%,西地兰和毒毛旋花子甙K约5%。因结合型暂失活性,且不易进入组织液,达到心肌。洋地黄毒甙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是它作用慢的一个原因,而西地兰和毒毛旋花子甙K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与它们作用较快、较强有密切关系。

消除

不同强心甙体内消除方式有很大差别。洋地黄毒甙的脂溶性高,主要在肝中代谢,脱去糖分子后,其羟基由β位转为α位即失效。某些诱导肝微粒体药酶活性的药物,如苯巴比妥、保泰松等,可加速洋地黄毒甙的肝内代谢。少量原形物经肾小球过滤后,在近曲小管几乎全被重吸收,经肾排泄极少。经肝代谢后形成水溶性结合物水溶性提高,才经肾排泄。地高辛则在体内代谢转化较少(5-10%),在肝内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效,85%以原形经肾排泄,它经肾小球过滤后在肾小管很少重吸收。因此肾功能不全者及肾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服用地高辛易发生中毒。西地兰在体内先被水解失去乙酸和葡萄糖而成地高辛,其消除情况似地高辛。毒毛旋花子甙K作用最快,消除也最快,体内代谢转化最少,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排泄。

半衰期

强心甙的消除量与体内的存留量成正比。强心甙的半衰期因药物而异,地高辛为40小时,西地兰与毒毛旋花子甙K约为15小时,洋地黄毒甙为120小时。根据测定,地高辛一日约消除体内存留量的1/3。给予全效量地高辛后,每日须补充相当于全效量的1/3才能维持有效血浓度。若在开始治疗时就给予固定的每日维持量(即1/3全效量),则体内逐渐蓄积,约经5个半衰期(约8天),即可达每日消除量和维持量相等的动态平衡。洋地黄毒甙一日消除量约为体内存留量的1/10,如果开始就用维持量(1/10全效量),同样也要经过5个半衰期(约25天)才能达到均值的动态平衡。由于洋地黄毒甙的半衰期长,若出现毒性反应,停药后仍可持续较长时间,安全性小,因此现已少用。

由于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及明显的临床效果,20世纪70年代之前,洋地黄被普遍地用于心脏失代偿患者,并且追求达到洋地黄化后改为维持量,由于洋地黄的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,因此洋地黄中毒现象比较常见。有学者评价了洋地黄和速尿对健康人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,结果表明,洋地黄对健康受试者的体外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有抑制作用,并提示这种影响可能损害免疫功能。

 

  • 别名:洋地黄叶;毛地黄;毒药草;紫花毛地黄;吊钟花
  • 英文名称: Digitalis
  • 类别:药材

洋地黄 产业链拓图

洋地黄 上下游相关

洋地黄 词条贡献者

zyc2019

编辑于:2021-07-06

洋地黄 供应商

推荐 产业链

image

欢迎您来创建,与广大网友分享关于产业链词条的信息。

创建产业链词条 引导

欢迎进入创建产业链词条引导,为便于您更好的通过审核,请务必确保您已知晓产业链词条的编辑须知!

验证

验证用户真实信息

根据工信部用户实名需要,通过生意宝会员注册的形式验证用户的身份真实性!已有生意宝帐号可直接登录,未有帐号请按流程注册!

编辑

开始编辑词条待审核

在正式创建词条前,首先请你承诺,不在平台发布广告、违法犯罪、虚假、侵犯他人权益内容。并按照已掌握的词条编辑规则编辑词条内容,提交审核!

审核通过

产业链词条上线

一般情况下提交审核24小时后可进入产业链个人中心我的词条查看审核结果,如遇审核拒绝,请按要求修改并提交,审核通过后,词条上线,并获相应积分!